查看原文
其他

“新物种”到底是个什么物种?

2017-09-13 吴伯凡 伯凡时间



“新物种”是2017年的大热词。全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越来越成气候,让这个含义尚待明确的说法迅速成为各路神仙竞相谈论的话题。


热门话题常常是在被不明就里中过度谈论、以讹传讹的话题。“新物种”是一个需要正本清源的概念。


上周六(9月9日)给场景实验室《新物种·造物学》系列课程讲第一课,对“新物种”进行了追根溯源,引发了来自全国各地近200名创业者、投资者和企业家的强烈兴趣。


两个小时的授课之后,我列了4个问题与同学们就4个问题进行了互动。学员们踊跃回答,表达了独到的见解,令我感佩、欣慰。


下面就是我提的4个问题:


一、今天为什么出现大量方生方死、方可方不可的“新物种”?


二、恐龙(旧物种)灭绝后出现了鸟(新物种),以你熟悉的行业为例,展望一下,已经和正在灭绝的商业物种之后,已经或可能会出现的新物种是什么?


三、从生态位、性状组合的角度,分析一下鹰、秃鹫、驼鸟(皆为恐龙的远亲)这三个物种的成因。


四、从产品经理的角度看,新物种与精益创业的关系是什么?


以下是我讲课的部分内容要点,由场景实验室整理。


新物种与“没有尽头的青春期”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叫做“新物种与‘没有尽头的青春期’”。“没有尽头的青春期”来源于我在1998年出版的《孤独的狂欢》中写道的一句话,青春期是一个过渡阶段,但是它没有尽头,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技术,我们的生存状态越来越处在一个永远在过渡阶段的,同时它又是成熟阶段的一个过程。

 

新物种这个话题、概念是吴声提出来的,感觉吴声总是一年一个新概念,应接不暇。但细细想来,新物种在一定程度上如同达尔文的进化论所说,是一种进化出来,逐渐在过程当中形成的物种。现在要给新物种一个定义还为时过早,因为我们探索新物种的过程就是一个关于它的理论的进化过程。进化论是达尔文提出,经过不断修正、迭代、被挑战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一种相对成熟的理论。以至于现在的进化论虽然已经足够精致与全面,但还是一个正在被完善的话语体系。新物种也是如此。

 

1

新物种:性状的显化与强化


我们之所以说一个东西是新物种,是因为它跟同类和跟它在同一序列里的物种相比,具有独特性。物种的独特性由其“性状组合”决定。

 

中国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经常会用到竹子,我们能感受到竹子的特殊性状。我们常常会以为竹子的材质是木头,但它实际是草本植物。破土而出的竹笋就很像草;竹子有节,正如很多草也有节。这些都是因为竹子在“本”上是草。但是它显然不是普通的草,它的独特的性状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化来的。草的基因、性状,在竹子这里得到显化。


竹子这种草本植物如果要想在树下生长,没有足够的高度,接触不到阳光,一旦萌芽破土,是无法缓慢生长的。这让竹子形成了很独特的性状。竹子在破土而出前,会用几年的时间在土地下生长出发达的根系,用以吸收大量的能量,这保证了竹子一旦破土而出后,能在一周之内生长到与它周围的树一样高。

 

再譬如,感光蛋白与眼睛。海底的很多生物是没有眼睛的,但它能感受到光的存在,以此判断大致的方向,这是感光蛋白的作用。可以说,感光蛋白构成了眼睛最早的功能,随着生物对外界感光能力越来越精细,进化成了眼睛。眼睛就是感光蛋白不断精细化的结果。这是我们讲一个新物种出现的时候,所要涉及的性状问题。

 

所谓新物种,就是它的性状到达了新的阶段,但追根溯源起来,它还是一个老的物种。由于性状的显化和强化,使得它已经跟原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如同竹子和草之间、感光蛋白与眼睛之间的关系。


 

2

新物种是陈旧的新生事物


达尔文说:“从简单而不完美的眼睛到复杂的眼睛,中间存在无数过渡形态,每一级形态对拥有者都是有用的,每一次选择都存在有用的微调。” 这与“没有尽头的青春期”是一回事,所有物种都是过渡形态,即使是成熟的,也是过渡的,都不是完美的。

 

每一次选择都存在有用的微调。迭代就是有用的微调。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物种性状的显化和强化就是迭代。所以说,新物种是一个陈旧的新生事物。我们看到的新东西,追溯起来都是旧的、已经存在的。

 

比如像特斯拉,横空出世的电动汽车,其实它是一个“陈旧的新生事物”。我们在“造物”时一定要避免一种认识陷阱,新物种不是全新的。它不是从里到外,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是新的。这样的物种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今天为什么出现大量方生方死、方可方不可的“新物种”?因为它不是“陈旧的新生事物”。


 

3

单一变量导致新物种大爆发


为什么会出现新物种?打破原有平衡,打破原有生态。这背后并不是由个体决定的,往往一个新物种出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概念。

 

譬如,有一个概念叫小冰期。16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一个全球性小冰期,使全球温度开始下降,导致了一系列变化。

 

当时中国处于明朝中后期,小冰期导致温度降低,降雨量下降会导致作物减产,农作物减产引发饥荒以及出现的一系列社会动荡。而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沙俄,因为小冰期使得貂皮畅销欧洲,并引发了领土扩张的诉求。可以说,沙俄18世纪以后的扩张,都跟小冰期有关。

 

类似于当地球温度增加2摄氏度,不仅仅是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全世界80%的财富将消失,还会出现微生物和病毒的爆发,导致更多未知的、不可控的状况。所以单一变量有时候会导致一个整体的格局性的变化。

 

物种不是均衡地在时间轴里出现的,它常常表现为单一变量导致的新物种大爆发。比如距今5.42亿年前到4.88亿年的寒武纪,气侯变化而爆发出现大量的物种。我们的商业世界出现了某一个变量,这个变量是本体性的,比如互联网、人工智能。

 

4

“低智商社会”与“低欲望社会”


除了单一要素变量外,还有一些隐性的变量。这些隐性变量中,有些是因为单一变量的出现而导致了一些附带性的、衍生性的变量,这种变量也会导致物种的变化。


比如,当前这个时代的种族区分已经不是以自然形态,而是以文化形态、社区作为标志。这个变量产生了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所说的“低智商社会”和“低欲望社会”。

 

在“低智商社会”中,智商的整体从两个极端方向发展。如同“乌合之众”,人聚集起来以后,不管多聪明多精英,都能够让群体中个体的智商降到很低。同时,这个社会的个体基本丧失语言能力,只需要几个词就可以表达对世界全部意义的表达。

 

而在“低欲望社会”中,类似于游戏、毒品的东西率先占领了我们的感官,直达大脑皮层操控我们。一个人住在胶囊旅馆,只需要Wi-Fi便可以快乐生活,奋斗的欲望在游戏的“通关打怪”中表达。

 

低智商社会是商机。现在有很多火热的产品都是低智商社会的产物。“焦虑财”“恐慌财”“智商税”实际上都是商业制造的恐慌,制造的需求。所以低智商社会和低欲望社会一定会催生很多商业模式和产品。



5

种族中心主义


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我们越来越生活在一个“看不懂”的世界。你觉得你生活的世界特别正常,但是你只要偶尔不小心接触了别人的生活,接触了其他人群后,你就会发现:怎么今天这个世界这么怪异?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声音?

 

譬如,同性恋文化就是主流文化下的亚文化,其中又分为下一层细分的男同性恋、女同性恋。男同性恋中就有无数细分层级。有一种同性恋是“恋老的”,年轻的小伙子迷恋上了一个老头,而对于老头的风采特别迷恋,形成了恋老族。在一个男同性恋恋老社群中,有两万人天天晒“我们家老头多好”。听起来有点难为情,但是很正常。

 

今天出现了一种新的、不是以自然属性,而是越来越以文化属性和社交属性定义各种各样的“种族”和“种姓”。不仅仅是印度的多种姓,你的周围甚至家里都出现了“多种族”现象。他们虽然物理上在一起,但心理上的距离是远隔天涯。传统社会里也有这种强制性的聚集。但是今天的互联网使得人的目的和心理这两个世界是可以完全分离的,这导致新的种族再造,新的种族会越来越多。

 

每个家庭出现“多种族现象”,家庭里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中心,其他人都是附庸。这就是“种族中心主义”。“中国”的“中”是什么意思?我们一直觉得是“中心”,而外国人认为是中间、中不溜、Middle。但当我们看各国的世界地图就会知道什么叫种族中心主义,每个国家的世界地图都不一样,因为每张地图都是以他们国家为中心描绘的。同样,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种族中心主义的语境里。

 

一些事实暴露了我们种族中心主义的本性,例如“暗网”。所谓暗网,如同平行宇宙,一般用户使用的互联网数据只有4%,其他的数据是搜索不到的。但在这其余的96%里,我们根本不知道存在什么。在暗网世界里,交易异常热闹,比如贩卖各种东西,包括婴儿、成年女士、新的奴隶,贩卖毒品和军火就更不用说了。暗网世界是我们闻所未闻但一直存在的世界。

 


6

生态位与桃花园


生态学家第一次提出“生态位”这个词的时候,有一类鸟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差别,但仔细研究发现它有不同的颜色和花纹。在同一个树上,不同颜色的鸟有的只吃树上的虫子,有的只吃树叶,有的只在树顶上栖息。外观存在的差别,是因为它们站在了不同的位置。

 

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也算是一种新物种,可能最初只有一种,但是随着竞争变得激烈,不同的个体就找到了适合于自己,而且别人也不太愿意竞争的地方——生态位。一个生态位就决定了一个物种的特性。所谓竞争,在生态学上就叫“生态位重叠”。我们在讲新物种、造物,“造物”也许更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

 

《桃花源记》所描绘的桃花园,就是陶渊明在那么充满动荡和苦难的时代,所幻想出来的一个生态位。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现在很多产品都找到了特别好的生态位,这个生态位如同桃花源般隐蔽,即使偶然闯入随时可能会退出去。但当你进来后会发现里面繁荣热闹。瑞士的一家公司,专门生产缝纫机机针,全球65%的市场都是被它占据的。有很多东西我们觉得是新物种,其实它是老物种,只不过你不知道它的生态位在哪个地方。值得大家思考的是——寻找生物的生态位,比“造物”更重要。



7

造物权让渡


我们的初衷是造一个物,但是你造着造着就身不由己,如果你不幸的话,你会坚定不移按照你当初的设想,出了问题后你会想是世界出了问题,不是我自己出了问题——这是原始的造物。真正的造物是让物“自造”,或者是“造物权的让渡”。领导就是领导力让渡的艺术,造物就是造物权让渡的艺术。

 

哲学家阿兰(埃米尔-奥古斯特提耶)说:“大海塑造了船只”。听上去很普通,但是他是在调转认知。泰坦尼克号之所以首航沉没,是因为我们无视大海,觉得我们自己就是一个造物者,我们造出一个新东西往海上一放就行了,但是实际上真正的造物、造船的不是造船的人,是大海。制造船是利用大海本身彻底的严谨性,选择了功能适应的船只,摧毁了不适应者,从而塑造了船只。我们如果把大海换成市场,就变成了:是市场本身用它彻底的严谨性,选择了功能适应者,摧毁了不适应者,从而塑造了产品。

 

纪伯伦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有很多物种表面是你造出来的,其实世界上的东西是因为自身的渴望,新物种因为自身的渴望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因为人类认知到了一个呼之欲出的时候。



《新物种与“没有尽头的青春期”》一文首发于公众号:吴声造物(ID:wushengzaowu)



推荐阅读:

创业挣的首先是认知,接下来才是钱

如何不让企业规模成为创新的绊脚石

认知升级和消费升级,从语言升级开始

寸土必争的“领地意识”是如何一步步让大佬们自我囚禁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